北京商报讯(记者 姚倩)3月1日,由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凤凰网健康频道联合主办,北师大公益研究院、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支持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慈善的创新与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的衔接与发展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社会公益力量通过动员社会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医疗援助,帮助其解决看病就医负担,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在主旨发言中表示,目前中国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组织正在形成各种各样的纽带和网络体系,发展态势较好。同时,王振耀指出,“个案的特殊性救助”和“专业化社工群体”是未来面临的挑战。
如何将社工组织与医院的力量有效融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教授徐虹详细分享了他们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所形成的“全链式”的慈善公益项目,将慈善公益与医院的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徐虹总结道:“复旦儿科特色的‘员工-社工-志工’联动的医务社工作业模式,针对家长、患儿、志愿者、员工、社会大众开展不同内容的工作,不仅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也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对医生们的工作开展也是强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冀文超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