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2022)。报告指出,最高法坚持以改革思维破解难题,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
2022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运行情况的专题报告。有关评估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致认为,法庭三年试点取得了党中央决定设立法庭时提出的“四个进一步”预期目标,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效果集中显现,改革方向正确、效果良好、应予坚持,应重点针对优化职能配置和加强基础保障两个方面深化改革。
最高法优化法庭管辖案件范围,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上诉管辖问题的通知》,明确技术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上诉案件作为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确定管辖。加强关联案件程序衔接,协调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加快专利授权确权程序进度,推动在上诉阶段实现与关联专利民事行政案件的同期到庭、协同审理、同步裁判,缩短纠纷解决周期并确保权利要求解释统一。
知识产权法庭优化专业法官会议规则,全年召开专业法官会议45次,讨论案件291件,有效确保法庭自身裁判标准统一;狠抓裁判文书撰写质量,集中编发审务提示、办案提示,更新裁判文书样式,强化判前文书合议庭审核要求,落实判后文书抽查审读机制。切实加强对下指导,发布法庭年度报告和年度裁判要旨,下发案件分析报告并举办专题讲座。
最高法深度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工程建设,加强与公安、司法行政、知识产权、市场监管和反垄断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会商、人才交流,推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反垄断行政执法与司法紧密衔接、标准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责任编辑:冀文超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