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P(1590―1653),初名忠卿,后改P,字孟贞,一字石湖,江苏高淳薛城乡人,明末诸生,复社名士,其家近石臼湖,人称邢石湖。一生不举,却以布衣之身傲世,著有《蕤池草》《石臼集》等,选《明二十家诗集》,编订《竹溪六逸诗》,晚年选唐诗《唐风定》。
五世青衿,诗礼传家
明万历十八年(1590)七月,邢P出生于石臼湖南岸薛城一个贫困知识分子家庭。高祖邢瑁,明诸生,工于诗,“为士林所推重”,有《南涯诗集》,其一首《固城烟雨》山水诗兼六朝诗风的绮丽与民歌的清丽,颇具美感。曾祖邢符、祖父邢尚宾、父邢一淳均为廪生,以诗文名世。
从祖邢尚友,明万历十三年(1585)贡生,晚年致仕居里,训导族中子弟读书。从祖邢尚巽“山水有王摩诘笔意,亦善诗文”。族叔邢仕际“博通书史”。弟邢星“邑增生,纂修邑志,有史才,以诸生老”。侄孙邢复生“尤长于诗,著《宝纶堂草》”。可见,邢氏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家族。
蹭蹬场屋,终掷儒冠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年九岁能文章……万历三十年,壬寅,年十三留心诗古文词。万历三十六年,戊申,年十九,补博士弟子员……万历四十三年,甲寅,年二十五,岁试前列,为增广生,就学于阳羡曹铭石先生,深加器异,每月余辄归省慈帷。”明万历四十六年,邢P将箧中诗文汇集成册,编为《蕤池草》印行,名震江南。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至崇祯元年(1628)十四年时间中,邢P五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明崇祯五年继续入南闱(即在应天府贡院举行的南京乡试)参加考试,考官斥其文章高谈阔论,放荡不羁,曰:“太狂!”卷末又曰:“更狂!”遂不录。邢P赋《太狂篇》,“弃诸生服”,表达绝意仕进之念,《太狂篇》中云其志:“予爱李谪仙,自号楚狂人,凤歌久不作,愿结卢敖邻。我本澹荡云壑流,一生好入名山游。自昔羁世网,此意空悠悠。”
结交名士,结社述怀
邢P放弃科考之后,四处游历。明崇祯七年(1634),邢P与同里胡蛟之、韩无疾、魏吉、魏J人、韩锡光兴趣相契,切磋诗艺,在凤凰山招远庵成立文学社团“竹溪诗社”,邢P为社集领袖,此六人被称为“竹溪六逸”,经常聚集在韩无疾当岩园,春时赏花饮酒,冬时看雪听风,有时驾着小舟,去石臼湖畔的藕丝堰赏月联诗。竹溪诗社是明末清初高淳县最为著名的诗社之一,题咏唱和之作《竹溪六逸诗》行世。
明崇祯九年,邢P与顾梦游、方文、葛一龙等数十人结金陵诗社,“诸先生鼓吹风雅,唱酬靡辍。四方词人闻风毕集,南中之盛不减西园”,名噪一时,杜F、邹典、刘象先等,后都加入此社,“考古刻诗,挖扬旨趣,月一集,每集必卜芳晨佳景以助笔墨之兴。”明崇祯十年,邢P与云间几社名士朱宗远、陈子龙、李雯、夏允彝等订交,相与甚欢,邢P“声誉日隆,为复社领袖”。
转徙瓯越,四方求食
为供养一家十余口人,明崇祯十年(1637)至清顺治二年(1645),邢P入杨文骢幕府。杨文骢是明末闻名遐迩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不仅是邢P挚友,更是精神榜样,从华亭至永嘉、青田,再至应天(今南京)、京口(今镇江),邢P随其转徙任上,闲暇时游览名山大川,忧心时事,邢P诗集中一大批优秀的山水诗就产生于这一阶段,此间是其诗歌发展的黄金阶段,在此期间,邢P对晚明朝廷的黑暗腐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目睹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诗歌趋于成熟,多反映现实之作。
清顺治三年(1646)八月,杨文骢为大明王朝殉国,邢P经友人推荐入王遂幕府,游历荆楚,直至清顺治五年,这是邢P生前最后一次远游,也是他诗歌创作的又一次高峰,此间,邢P诗歌愈加青苍峻拔,诗艺炉火纯青,多感伤国变、人生悲凉、行役之苦。
隐居著述,时有外出
清顺治七年(1650),邢P终于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幕府生活回到家乡,“始制一小艇,将老于湖上而垂纶焉”“耕田未买两角犊,系岸新成一艇之。两桨初摇出苇滩,钓丝风r把长杆。”
清顺治九、十年间,他深感生命无常,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作品,自定《石臼前后集》,感于唐诗博大精深,敲定唐诗选本《唐风正变定》,选诗1300多首。清顺治十年冬,过宣城,此时施闰章居家,与好友登览宣城敬亭山。此时他的胃病已经相当严重,“脾病不能强匕箸,惟啖糜高卧,客至则举手,如是者弥月。”卧施闰章园养病逾月。十二月归家,至家后不久,卧床不起,感于时日不多,利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整理先祖的遗集,愿望传于后世。
众体兼备,尤善古体
邢P诗歌四、五、六、七言等兼具,律诗、古诗、绝句均有,涵盖了所有体裁,可谓“才兼众体”。“工五言诗,五言清真古澹,从韦柳门庭中来”“七言硌嵌,兼学太白”。施闰章云:“孟贞五言清拟右丞、左司也。而绰约则钱、刘,刻厉则昌黎、东野,尽致矣。七言排宕历落者,少陵而新乡、嘉州、文昌、仲初递出也。五言近体望昭于王、孟,变化于长江。七言近体文房为宗,极五、七言绝句不名一家,要在贞观元和之世也。”
邢P“尤喜其古体歌行”,其古体诗,浪漫狂放与沉痛哀慨兼具,清寒窈窕与激情昂扬共存,从内容来看,邢P的古体诗以山水纪行和痛陈时事为主,他笔下的《广陵行》《琵琶亭下作》等都是清初诗歌史上有名的篇目,“骨格老苍,叙事典质,殆优入少陵之室,深造而自得者也”,成为那个时代可补史实的“诗史”,极具杜甫诗歌精神内核,其关注现实、痛陈民瘼的诗作成为邢P诗歌中闪耀着光辉的扛鼎之作。
备受推崇,褒誉甚高
明末清初文坛耆老钱谦益,以及王士G、施闰章等名流大家,颇为赞赏邢P诗歌。“工力深厚,以诗论法,吴伟业、钱谦益犹当避舍。”“孟贞诗,凄清悲壮,山峙云涌,多温厚之遗,无怨诽之失。具体少陵,而出入韦、孟、钱、刘。以发其菁华,诚名家也。”宋荦称:“先生志洁行芳,皎然尘垢之外,几与楚骚争烈矣。”杨文骢曾盛赞邢P“德行堂堂,魏子N耶?誉冠三台,齐子才耶?此之踞石盘桓,素鬓而衰颜者,绰然于伯仲之间耶。”前者将邢P比之于屈原,后者把他列之于人称“北地三才”的温子N、邢子才之间,足见推崇之意。在清初诗坛,王士G服膺其友李敬说法,评其为“清代布衣诗人第一”。
清顺治十年(1653)十二月,邢P病痛加剧,卒于鲁稽斋,结束了他贫困落拓的一生。在邢P离世80年后,吴敬梓亲到高淳来凭吊邢P,写有一首《石臼湖吊邢孟贞》诗,“前辈风流难再闻,祗今湖水年年绿”,最后这两句感慨邢P的一生随石臼湖水悠悠流逝,抒发自己不能够一晤诗人的遗憾。 宋廷军 耿信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