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手迹传递红色薪火

文娱体育 2年前 (2023) admin
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

陈毅写给妻子张茜的家信、战地记者陶迅牺牲前的家书、小学生见证南京解放写出的作文……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74周年,昨天,由南京市博物总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地)合作联盟主办,渡江胜利纪念馆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协办的“薪火永相传――渡江战役书信日记诗词展”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幕。

鱼传尺素

家书道出理想与初心

“目前一切为了战争取得全国革命胜利,许多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捐献了自己的躯体,所以我们在外也无法照料家庭,在最后胜利即可达成,届时我当返家看望……共产党的军队和过去任何一个旧的部队完全不同,我党是有史以来的真正与人民服务的一个政党,是最公正无私的,他的革命目的是为了世界上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参加共产党都是最优秀的人,这也是您儿子的毕生所求!”这是陶迅牺牲前的一封家书。

“本次展览中的信件,大多是首次展出。”渡江胜利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吴小宝告诉记者,“陶迅是一名战地记者,淮海战役期间,采写了许多战地新闻和火线通讯。渡江战役中,陶迅随部队乘船过江,当船抵达江对岸时,不幸被敌人埋下的地雷炸伤,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年仅24岁。在牺牲前,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这封3000多字的家书,字迹工整,内容感人,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与思念,也道出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初心。这封家书已经成为我们馆的镇馆之宝,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肝胆相照

同袍真挚共勉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书信往来见证了革命先辈在烽火年代结下的深厚真挚革命情谊。

“与广大群众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自我批评,调察(查)研究,实事求是,不骄不躁,首长负责,此乃毛泽东作风,吾辈当勉力学之。”展板上,节选了刘伯承1949年1月在石家庄写给李新农的共勉之语。

刘伯承在解放战争时期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李新农曾任八路军129师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参议,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驻太南办事处主任、第18集团军总部高级参议等职。

1948年底,为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刘伯承从淮海战役前线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会议做出了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决策。刘伯承离开石家庄前,李新农前来道别。此时,刘伯承深知,中国革命之所以有今天,全靠党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于是他挥毫泼墨,写成条幅,赠送给李新农,与之共勉。

伉俪情深

思恋付诸笔端

在紧张的工作与严酷的战斗间隙,革命先辈将对爱人的思恋付诸笔端,一句一字都诉说着无尽的眷恋,寄托着殷殷的祝福,更饱含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他们既是心心相印的伴侣,也是风雨同舟的战友。

“好在胜利很快,望于打下南京之后,火车搞通,即盼你能同三个小孩迅速南下会合,不能让多年来夫无妻伴,妻无夫陪,儿子离父母,父母离了他们的爱儿呀!望注意身体,你吃得太少,要养得胖胖的来见孩子的爸爸……”这是陈毅给妻子张茜的一封家信。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即将打响,陈毅是渡江战役总前委之一。而此时,他的妻子张茜正在山东的白求恩医学院担任宣教科副科长。

由于长期在外征战,陈毅与家人聚少离多,缺少陪伴家人的时间和机会,孩子们由张茜养育照顾。陈毅用信件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

穿越时空

与革命先辈隔空对话

“南京解放后,我和哥哥跑到新街口广场去看人民解放军,只见许许多多人民解放军都穿着黄色军服,个个精神饱满。我真高兴极了,不禁对他们产生了敬仰的心来……自从南京解放以后,人民得到了自由,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投机者不能再为非作歹,中国人民的好日子来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篇74年前南京解放时家住新街口的小学生李小波写的作文。南京解放后,全城人民敲锣打鼓,热情欢迎解放军。在亲眼目睹解放军与老百姓(603883)的鱼水情深后,李小波将心里的感受写成作文发表在报纸上。这篇文章以儿童的视角记述了南京解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感人至深。

“亲爱的‘小萝卜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看见了你……”“革命先辈们,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本次展览还设置了“穿越时空的对话”互动展项,通过征集当代青少年与革命先烈的对话,展示当代青少年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04-21 7:10:42。
转载请注明:红色手迹传递红色薪火 | 鳌游导航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