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钱红艳 实习生 顾欣雨)昨天,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发布新书《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该套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普通学校老师精准找到特殊需要学生学习起点,依据评估结果科学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
《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1―6年级)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分为课程评估手册和课程评估材料两部分,适用于普通小学中随班就读学生以及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解决他们“吃不下”“吃不饱”和“不适应”的问题。
据介绍,该套评估工具由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通力合作,选拔南京市普校、特校学科骨干教师组建研究团队,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辉教授的全程指导下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个别化教育理念,历时6年研制而成。这也是在全国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回应随班就读学校亟待解决的课程与教学调整问题而做的行动探索,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
南京市育智学校校长、《评估工具》编写团队成员王淑琴说,通过这套课程评估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普通学校老师精准了解特殊需要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学习的具体情况,找到学习起点,依据评估结果可以科学制定适切的学习目标和系统的教学计划,开展有效教学和精准评价,促进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发展,切实保障特殊需要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益;课程评估工具的使用也是融合教育内涵发展从经验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全面提升融合教育质量。
市教育局副局长戴兴海说,这是首次依据普通学校国家课程标准,参照现行教材,以学生为本,系统研制的适合融合教育中特殊需要学生的课程评估工具,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是认真贯彻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改革创新,解决中国融合教育实践中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创举。同时,也是高校科研机构与一线合作双赢的成果,既实现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推动了教学实践的理论化和专业化,为地方融合教育实践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据悉,从2021年开始,这一评估工具在南京市各区融合教育实验学校逐步应用,并成为江苏省融合教育教师上岗培训必修课程,目前在江苏、广东、湖南、北京、浙江、内蒙古、甘肃等全国的多个省份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