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木屐巷里藏着历史的回响

文娱体育 2年前 (2023) admin
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实习生 董泽宁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深厚而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时光将历史的痕迹藏进了南京的街头巷尾之中,木屐巷就是其中之一。木屐巷东起仓巷,西接莫愁路,全长不过百余米。这条巷子虽小,历史上也没有出过著名的人物,但人们在提及老南京地名时,总是不会忘了提到它。

地名起源于明初

木屐作坊声名在外

木屐巷看起来非常不起眼,却有着600余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是一条以制售木屐为主业的街巷。

南京文史研究学者言宁告诉记者,木屐巷这个地名起源于明初,当时城内街巷规划为不同的手工业作坊区,人们便以不同的手工业作坊种类称呼街巷方便记忆,木屐巷两侧自然是以木屐作坊为主。“那时金陵的制鞋业已经比较发达,而木屐巷两侧多为木屐作坊,又因为位置靠近当时的商贸聚集地评事街一带,所以生意兴隆,名气很大。人们谈及木屐,便想到此处,所以起了这个名字。”

木屐是指古人穿的一种两齿木底鞋,也可理解为木底拖鞋。木屐以质地密致坚韧者为佳,常见的有桑木制成的“桑屐”,还有以沙棠木制成的“棠木屐”。在《红楼梦》第十回中,贾宝玉说:“我这一套是全的,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下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林黛玉说:“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

木屐在古代一直备受人们喜爱,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它的受众。平民百姓选择穿木屐,除去木屐物美价廉,方便凉爽的特点以外,更是因为古时的马路大多是泥土路,纵然金陵在明朝时期做过一段时间的都城,也只有主干街道才铺有石板。而泥土路平日里虽然能行车走马,但是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难以出行。宋代诗人陆游诗中写的“一雨三日泥……百钱买木屐”,便是描写的当时人们的解决办法。他们将木屐的鞋底做得很厚,由木板、木屐带(鞋面)结合而成,同时它底下的两个齿痕,十分方便人们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

创新“登山鞋”

谢灵运把木屐“发扬光大”

木屐作坊能在当时的金陵繁荣发展,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木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跟随重耳一同逃难的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重耳喝了。重耳回到晋国以后,派人去绵山寻找归隐山林的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却不愿露面来见晋文公。无奈之下,晋文公放火烧山逼迫介子推现身。可万万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屈,抱着大树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悲痛万分,便命人砍下这棵大树做成木屐穿在脚下,不时发出“悲乎,足下”这样的悲叹,以时刻提醒自己这个悲伤的教训。后来“足下”一词也就成为了对人的敬称。

在南京,东晋时期的地层中,尤其是秦淮河两岸,经常会有木屐出土。出土的木屐共有两种形制:一种整体呈长方形,一般供男士使用,另一种是细椭圆形的,多为女性使用。六朝博物馆里,就收藏着一些古代木屐,并曾公开展出。

把木屐“发扬光大”的是南京历史文化名人谢灵运。他在普通木屐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古代“登山鞋”。谢灵运喜欢旅游,然而穿带齿木鞋游览名山大川不是很方便。为了上下山方便,他对鞋齿做了一些改进。《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好登山,常著木屐,上则去前齿,下则去后齿。”言宁说,谢灵运将死齿改为活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这样,即使站在倾斜坡地上,也可以靠抓地力省下许多力气,身体也更容易保持平衡。谢灵运发明的活齿屐,也被称为谢公屐,留名千古,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历史和现代融合

烟火气和书香交织

木屐走在路上会发出“哒哒哒”的声响,如今的木屐巷虽然没了哒哒之声,但却多了书香和现代的烟火气。

走入木屐巷,向南侧看有着几家书肆和烟酒百货店。这里的书肆中收藏着诸多旧书,摆满了店门前。客人站在店前,可以清晰地闻到书店中那股特有的馥郁古朴的味道。几个书肆的老板都十分亲切健谈,店中的书可以翻阅后选购。老板向记者介绍,以前经常会有孩子到店铺租借旧书观看。除了书籍,这些店铺还有许多字画、老照片,甚至是文玩售卖,如果有喜欢淘古玩、旧书的朋友可不能错过这个小巷。

木屐巷的老宅也是特色。此处的老宅都是非常典型的白墙黛瓦和红木门的三进宅院形象,远远望去充满了历史的气息。木屐巷5号老宅的斜门是老南京建筑中独特的一笔。木屐巷7号老宅是典型的江南穿堂式院落,在这座老宅的第三堂屋上方还保留着少见的祖宗阁,至今前后已有四代人在这院里生息,是南京市保存最完好的百年老宅之一。明朝初期,作为京城所在地的应天府(今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清朝初期,应天府改称江宁府(今南京),仍为东南重镇,工业发达。因此外地人在江宁府建立了许多会馆,有的作官员、士大夫或士子交谈之所,也有的作商人会馆。木屐巷10号的老宅就是曾经的湖北会馆。

站在木屐巷往北侧看,则是一派现代气息。映入眼帘的先是楼房,一共六层,底层的窗户前都装着防盗窗,高一点的楼层窗外装着蓝绿色的遮阳板。老宅与现代楼房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历史底蕴、烟火气和书香交织,让这条小巷历经数百年岁月,仍然独具魅力。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05-24 7:09:35。
转载请注明:哒哒哒……木屐巷里藏着历史的回响 | 鳌游导航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